致敬先师孔子,传承中华美德
日期:2025-09-26 16:18:00  浏览量:0

928日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诞辰日。926日中午,红领巾广播带领大家一起走近这位“至圣先师”的故事,感受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。本次广播的主持人是四2班姚辰翊和四1班钮徐麟。

两千多年前,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,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学校,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机会读书。但孔子心怀大爱,提出了“有教无类”的想法——不管是出身富贵还是贫寒,只要愿意学习,他都愿意教。他一生收了三千多名弟子,其中有七十二位特别优秀的学生,被称为“七十二贤”。

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,传播知识和道理,还把自己的思想和教学内容整理下来,形成了《论语》这部经典著作。直到今天,《论语》里的很多话还在影响着我们,比如“温故而知新”,告诉我们复习旧知识能学到新东西;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,提醒我们要善于向身边每一个人学习优点。

孔子不仅是“老师的老师”,更用一生践行着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的美德,这些美德直到现在,依然是我们成长路上的“指南针”。“仁”就是善良有爱。就像我们在校园里,看到同学摔倒了主动扶一把,看到教室地面有垃圾弯腰捡起来,看到低年级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忙,这就是“仁”的小体现。孔子说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”,你对别人付出善意,也会收获别人的温暖。“礼”就是礼貌待人。早上见到老师,主动说声“老师好”;和同学相处,不吵架、不骂人,学会说“谢谢”“对不起”;上课认真听讲,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,这些都是“礼”的表现。懂礼貌的人,就像自带“阳光”,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。“信”就是诚实守信。答应同学的事要做到,比如借了别人的文具按时还;考试时不偷看、不作弊,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;捡到别人的东西,像校园卡、零花钱,及时交给老师或失主,这就是“信”。诚实的孩子,会赢得大家的信任,也会让自己心里更踏实。

两位主持人号召大家:作为新时代的少年,我们不需要像古人那样背诵厚厚的典籍,但可以把他提倡的美德融入日常:上课认真学习,不负“求知”的初心;和同学友好相处,传递“友善”的温暖;对长辈、老师心怀尊敬,践行“礼貌”的准则。在孔子诞辰日即将到来的日子里,让我们一起向这位伟大的先师致敬,更要从自己做起,传承中华美德,努力成为有爱心、懂礼貌、守诚信的好少年,让古老的智慧在我们身上焕发新的光彩!